金牛山[湖南漢壽金牛山]

概況

金牛山位於湖南北部,具體坐落在漢壽縣西南丘陵山區三和鄉與東嶽廟鄉境內,桃花江從山旁流過與桃花源一脈相承。緊鄰S205省道、319國道、石長鐵路和長常高速公路,距桃花源機場40公里,距黃花國際機場一個半小時路程,交通便捷通暢,水電設施齊全。歷史上曾被稱為“旅遊勝地”。
史料記載,始於明朝,此山“層峰峭壁,煙嵐百態,相傳道人跨金牛至此,石跡劃如:有龍井風洞、又白仙龜洞最嵌以遂,嘗旱禱巫燃炬行而入,肖頃雷雨隨之。寺日龍安,具茂樹幽篁之概。”有八景:金牛遺蹟、白龜仙洞、杏桂交靈、雙泉漾碧、樹曉堆嵐、龍池涌月、七古橫雞、千丘水納。二寺一庵:龍安寺、白鷺寺、龍泉庵。狩獵區,水上樂園,兒童樂園等。

地理環境

金牛山,位於漢壽縣城南26公里處,橫跨東嶽廟、三和二鄉,系雪峰山余脈。它東聯雪峰,西接武陵,南銜衡岳,北走洞庭。長2500米,寬1000米,平均海拔127米,主峰金牛峰海拔344.5米,是全縣最高峰。清朝漢壽東嶽廟人陳盛昌在《金牛山記》中說:“山面邑治(指漢壽縣城),方如屏幾。稍後,兩峰高起,如雙角侵雲,橫峰側嶺,磅礴郁怒,綿亘二十餘里。”“牛山美矣,執樵夫斧柄,毋折我樹檀,毋折我樹杞。”古人用這高亢的歌聲吟唱金牛山的勝概佳致。和西洞庭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、桃花源、花岩溪、柳葉湖等風景名勝遙相呼應,以風光絢麗、層峰削壁、煙嵐百態、樹毛篁幽、景致迷人取勝,山上金牛遺蹟、白龜仙洞、杏桂交靈、雙泉漾碧、樹曉堆嵐、龍池涌月、七石橫雞、千丘水納等金牛八景自唐宋以來就聞名遐邇,山中龍安寺、白露寺、七寶寺、龍泉寺、神女庵叫人流連忘返

自然資源

金牛山物產豐饒,有大量的可待開發資源。金牛山地藏黃金,儲量約404公斤。盛產茶葉、油料、竹木。並有板栗、酸棗、桑椹、圓桔、花生等土特產。山中有狐狸、黃羊、松鼠等出沒。
1、金礦
據史料記載,早在明、清時期,人們就開始上山採金,民國尤盛。地處山麓的三和、東嶽廟鄉,三和鄉於1975年投資100萬元,開辦了金牛山金礦,同年東嶽廟鄉也投入200萬元,重新開發了蔡家巷金礦。專家說,金牛山金礦主要有砂金礦和石英脈型金礦兩種,總儲量在404.26公斤左右。蔡家巷金礦共有金毒砂石英脈和含金石英脈5條,黃金儲量約22公斤。
2、植物
金牛山的植被以杉林、油茶林為甚,是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使然。山中不見“古木幽深”,但眾多繁茂的野生植物,給人們滿山疊翠的感覺,特別是那燦爛的杜鵑花、流霞的楓葉和酸甜可口的野果子會帶給人們遊樂的愜意和驚喜。
​  金牛山為典型的丘陵地貌,地表多基岩祼露,長期流水侵蝕,土壤多呈弱酸性,因而難以長出參天大樹,早些年亂砍濫伐也是其中原因。

歷史文化

1、詩詞文獻
清朝的陳昌盛在遊歷金牛山後,揮筆寫下《金牛山記》一文。文章這樣描述:“山面邑治(指漢壽縣城),方如屏幾。稍後,兩峰高起,如雙角侵雲,橫峰側嶺,磅礴郁怒,綿亘二十餘里”
明朝嘉靖年間進士、詩人李清吟詠金牛山的詩句直今還在民間流傳著:“金牛雙角俯塵寰,峭壁橫天不易攀。鐵笛半吹霄漢外,煙蓑疑渡水雲間。嵐光隱隱藤蘿古,秋氣蕭蕭木葉斑。欲向此中尋勝概,清溪幾曲弄潺潺。”
明朝的喻政在《金牛山》詩中感嘆道:“金牛最高處,去天擬尺五。煙霞飛日閒,乾坤此今古。”
清朝的戴朝乾,為金牛夕照曾賦詩一首:“翠 山獻(xian)千尋帶水涯,山居無日不仙家。睛飛月火斜陽嶂,為問遺蹤幾歲華。”現在讀起來,依然韻味無窮。
“金牛隱臥壓石欄,威虎嚴守白雲關。”這是另一位詩人為金牛八景所賦的詩句。
金牛山自古以來弦歌不絕,吟詠大山的詩詞篇章俯拾即是,構成歷史文化的積澱。現代文化名人郁達夫也曾到此一游,即情賦詩。
2、佛教文化
金牛山是漢壽縣佛教文化發祥地之一。“龍泉庵”、“龍安寺”、“猴王廟”,梵宇僧樓,晨鐘暮鼓,香菸不絕。安禪定錫在這裡的高僧有:唐代傅楚,宋代廣揚,清代鶴宕。
3、千年古道
2014年7月24日,湖南省漢壽縣文物局考古組於金牛山考古調查發現一條千年古道,古道全長3000餘米,古道寬1.2米,古道兩邊是由黃岩砌成的排水道,整個古道全系黃岩鋪成,是古人上山的必經之路。經過縣文物局考古人員初步考證,確認該古道始建於唐宋時期,距今有一千多年歷史。古道保存非常完整,只有個別地方稍有損壞。該古道是目前常德境內唯一一條保存較為完整、歷史和研究價值較高的重要文化遺產,文物部門將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。據有關資料考證:一是南宋起義領袖楊麼曾今在此屯過兵;二是金牛山原寺廟(龍泉寺)修建於唐代。

旅遊資源

 1、金牛遺蹟
在古“龍安寺”,今微波站平曠之地,有“牛欄窩”遺址。據傳有道人嘗牧金牛於此,後金牛逃匿,人們便挖山錘石,終於挖到了牛欄。看牛娃急了,怕將牛挖走,便化為一隻老鴉,飛入龍安寺內,將銅鐘啄響。挖山的人以為是撞鐘開飯了,便停止了挖山。乘這機會,看牛娃把這條金牛牽走了。人們再來時,只剩一個空洞,這便是“金牛遺蹟”。
2、白龜仙洞
沿山腳東行五百米,可見“白龜仙洞”,又名“蛟龍古洞”。大如籃盤,深數十丈。相傳有神龜據此,《龍陽縣誌》記載:“歲大旱,有司祈禱,趣巫汲其深處,往往有驗。”
3、村曉堆嵐
“村曉堆嵐”。古時金牛山建有金牛寨,上山的第一關叫白雲關,也就是今天的白雲坳。此處碧嵐出岫,雲蒸霞蔚。如果機會好的話,你還能一睹“嵐光隱隱”的人間仙境。
4、雙泉漾碧
在西面山峰,古有“龍泉庵”。旁邊數十步,為“雙泉漾碧”之處。暗泉從石壁流出,霏霏濺草中,盈盈漫石上,如秋天之露珠,如蟾宮之璣玉,讓人頓覺心曠神怡,沉入恬淡的人生佳境裡去。
5、杏桂交靈
“龍泉庵”門前朝東有一杏樹,一桂樹,兩樹枝椏交叉在一起,開花時,桂樹上有杏花,杏樹上有桂花。在梵音縹緲里,古桂飄香,銀杏吐艷;龍泉水湛,倒涵天影。正如古人說:“清風徐來,小息禪室,綠樹陰森,飛泉掛壁,如坐碧雲深處,萬慮俱寂。”可惜,銀杏已毀,不過,古桂猶存。
6、風雨王洞
在山腰,有兩個岩洞,一名“金風洞”,一名“銀雨洞”。“視之窅如者,聽之吰如者”為風洞;“投以石,刁調息起,墮綠搖江,厥左者”為雨洞。洞前闊地有石塔七座,下葬七位金牛山高僧。
7、七石橫溪
而由古“龍安寺”東南行三里許,有橫溪七石。“銳者如塔,方者如囷,伏者如牛,昂者如馬。”其色黑,且下藏黃金,故名七寶石。溪水涓涓而流,七石錚錚而立,其境清幽。
8、千丘水衲
“千丘水衲”。東面山腳有水田七十畝,分為一千丘。阡陌連綿,俯視如一鋪魚網,讓人嘆為觀止。那真是“春水漫漲,萬塍綺錯,擬衲子衣,蓋天成一幅畫圖矣”!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